接下來的幾個月,父母會發現嬰兒的表情、凝視、聲音和姿態愈來愈與環境或當時事件的意義有關,主動向父母表達情緒的狀況也愈來愈多。隨著互動經驗更多,照顧者的情緒訊息對嬰兒會變得更加重要,大約八至十個月之間,嬰兒會發展出「社會參照」的能力。例如嬰兒看到一個新玩具,他不會直接就去探索,而會回頭去看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這時露出鼓勵的笑容,嬰兒就會試著去摸摸看,但如果他回頭看到媽媽露出的是擔憂或害怕的表情,嬰兒就會退縮,不敢去嘗試新玩具。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嬰兒雖然對這世界上的東西了解還很少,但他已經懂得藉由照顧者展現的情緒訊號來判斷陌生事物的意義,知道這個東西是可以去探索的,還是應該遠離的脫毛 機

這種敏銳的、和照顧者之間一來一回的情緒互動,以及懂得藉由照顧者情緒訊號來了解事物的能力,讓嬰兒更有能力探索環境及與人互動,對認知成長和社會行為的發展非常重要。但這種能力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嬰兒和照顧者之間藉由互動慢慢培養出來的信任和默契。
 
敏銳回應造就真正的親密感
嬰兒情緒能力的發展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照顧者的敏銳度」。意思是,照顧者可以根據嬰兒的需要和反應,很有區別性的回應他。例如寶寶因肚子餓而哭泣時,可以很快得到哺餵;寶寶焦躁害怕時,可以立刻得到安撫;這種依照嬰兒需求而給予正確的回應,有助於嬰兒更明確的表現出自己在各種情況下的需要,父母也會慢慢發現,寶寶變得更容易理解,也愈來愈好帶,寶寶也會更有安全感、更信任父母,因而對父母的情緒訊號更有反應,在這種互動關係中,親子之間的親密感就會愈來愈深厚pico 去斑

相對的,不敏銳的父母經常弄不清楚寶寶的需求而給錯回應,或是照著父母自己的意思,任意對待嬰兒。例如,下班了想跟寶寶玩,不管寶寶的狀況如何,就一直抱、一直逗弄,等到寶寶真的需要安撫或回應時,又聽信老一輩的建議不理他,以為這樣孩子才不會被寵壞。

不敏銳的回應導致嬰兒弄不清楚自己要怎麼表現才能得到所需的回應,也造成嬰兒不信任父母,或不知父母的狀況到底是什麼意思,這種情緒的混亂將使嬰兒的情緒能力沒有辦法好好的發展出來,不僅阻礙嬰兒對自己情緒的組織能力,影響嬰兒對外界事物的了解,也讓父母覺得寶寶總是在哭鬧或很難應付超聲波掃描

所以,父母如果想和寶寶建立充滿溫暖和正面的互動關係,就要練習去觀察寶寶的反應,合宜的去回應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樱花飞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