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鄉,一直以來都有遺世獨立的清幽,即使不泡湯,深弄曲巷裡有越來越多可以讓人放縱時光的地方,「拾米屋」就是其一。

很難想像,七、八月的酷暑,為什麼那麼多人往拾米屋的鐵皮屋裡鑽。這個由當地知名咖啡店「高馡」與「米花小姐甜點」兩個團隊共同進駐的空間,是日據時代北投穀倉的增建。

當初高馡咖啡老闆詹兆仁想租個地方烘豆,意外發現了這兒。雖然屋瓦塌了、形體破敗,但隱身靜謐巷內,穿過藍色柵門,室內挑高寬闊,些許天光從架高的屋頂縫隙透進,與戶外的綠意,勾起念土木
的詹兆仁再開一間咖啡店的念頭通渠

但占地快六十坪,只賣咖啡太單調,於是他找「米花小姐甜點」的林虹均、蘇怡帆一起場勘,她們一個念建築,一個念城鄉所,想到要在老穀倉工作就很興奮。從此,穀倉分為三塊,烘豆室、烘焙坊,
及兩者共同經營的「拾米屋」。

兩個團隊一拍即合的背後,其實是對於生活主張的共同想像。在精品咖啡界打滾多年的詹兆仁,追求莊園咖啡的產地風土,而林虹均、蘇怡帆與在地農夫合作的甜點,也是赤裸裸的原味呈現。無論是咖
啡豆或甜點,他們腦子裡描繪的畫面,都有土地、裸食的滋味水原共生

看得出來,這種態度也在空間裡流動,讓拾米屋近乎赤裸。保留穀倉原本磚造水泥牆面,除吊燈,幾乎沒有多餘裝飾,不須特意設計就變成工業風,只加了木頭吧檯和家具來降低一些陽剛味。

有趣的是,即使在同一個空間,名片上仍清楚標明兩方團隊,「我們是把各自的專業,賣給拾米屋。」詹兆仁說。在精品咖啡界多年,把店開在遠離台北戰區,還是個小小十坪沒招牌的大廈三樓,一副
不熱中賺錢的模樣,詹兆仁反倒樂的不把精神放在行銷競爭,默默在老家北投,專心選豆、烘豆的咖啡事。「從烘豆可以看出人的個性,有些人個性內斂,豆子就比較沈,詹烘的豆子,就是亂飄的自由
派。」林虹均笑說皮秒 去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樱花飞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