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範。不要叫孩子去做事,而你自己卻躺在長椅上。教導工作倫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主動幫忙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該做的事,不論年齡、性別或頭銜。讓孩子看到你工作,要求他們主動幫忙。當你準備在廚房、院子或車庫裡做點什麼,把孩子叫過來:「我需要你幫這個忙。」

2.期待他們的幫助。你不是管家,你是他們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灌輸工作倫理的最大障礙,可能就是我們自己,尤其我們如果一向是教養光譜上放縱/放任的這一邊,十分重視孩子的幸福和享受,也深切意識到他們的家庭作業和課外活動有多麼繁重。但我們正努力要把孩子養成成年人,他們會需要從家務中學到的技能。家事就像是職場裡的「蠢工」,他們為了盡職,然後爬上升遷階梯而要做的事。他們可能會不喜歡被要求或被告知做東做西,而且肯定比較喜歡掛在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旁邊,或者和朋友在一起,還是真的在做某件事,但他們會因為完成你請他們做的事,而產生成就感玻尿酸精華

3.不要道歉或過度解釋。今日中產與中上階層家庭的教養特點,就是父母一直說—說—說。正如我們在前一章看到的,談論孩子在學校的一天,以解析他們體驗和學習的事物,是建立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絕佳方法;和孩子討論問題,是幫助他們做出決定、展現你關心的良方,也是威信型父母的特徵。但是,家事是威信型父母闡明家庭規則和價值的場域。喋喋不休地說明你請他們做家事的原因和道理,或者你知道他們有多不喜歡,但他們真的需要做,還是你請他們做家事時自己感覺多抱歉,都是毫無用處的。過度解釋會讓你像是需要為自己要求的事辯解。而如果你在要求孩子時、孩子執行的當下,或是孩子做完後道歉,都會削弱你身為父母的權威,因為父母有權利和責任要求孩子幫忙。短期內孩子可能會抱怨,但長遠來看,他們將會感謝你隱適美

4.給予清楚、直接的指示。找出你想做的事,並且說出來。當這項任務對孩子是陌生的,先解釋步驟,然後退到後面。他們做的時候,不要在旁邊徘徊。不要做微觀管理。你不需要他們完全用你的方式來做,你只是讓他們去做這件事。如果你在那裡推著他們這樣做、或者那樣試,他們就學不會自己做。如果不是由他們真正親手完成,他們就不會有成就感,也不會希望再做一次,或者做更多。如果你在那兒下指導棋,他們也不會學到積極主動。讓他們嘗試、失敗,然後再試一次。告訴他們:「完成的時候讓我知道,我會過來看看你做得如何。」然後,除非這件事有危險性而需要你的監督,不然便走開脫毛 學生

5. 給予適當的感謝與回饋。不要過度讚美。當孩子完成最簡單的事,例如倒垃圾、收拾碗盤、餵狗,我們常會發出:「幹得好,小子!」或「太完美了!」這種誇張的讚美。然而,一句簡單、溫和、明確的「謝謝你」或「你做得很好」就已十分足夠。把你的甜言蜜語保留下來,等到他們真的有所超越與突破,或者締造真正不同凡響的成就再來說。

也許他們做了一件不錯的差事,甚至可能做得相當好,但他們還是需要一些建設性的回饋,知道下次如何精益求精——將來在職場上也是如此。我有一位朋友在谷歌擔任資深主管,帶領一個千禧世代的團隊。當她給予年輕員工建設性的回饋時,她聽到的是:「什麼?這不可能是在說我吧。我從來沒有得到這樣的回饋。這一定是妳或谷歌的問題。」不要讓孩子在職場上第一份工作所獲得的表現評語,成為他們第一次收到的建設性回饋。

6.讓它成為例行公事。如果你設定期望,有些家事是每天做,有些是每週做,其他的是每三個月做一次,孩子會習慣生活中總有一些事需要完成,而主動幫忙會讓他感覺自己有用、愉快,並且得到認可。如果你一直對孩子說:「嘿,我想要你伸出援手,幫我這個忙。」而你看到他們遭遇困難時,也主動幫他們的忙,那麼,當你的孩子發現其他家庭成員、朋友、鄰居或同事有需要時,也會開始設法主動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樱花飞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